【澳門回歸20周年專訪】來之不易,更懂珍惜——鄧芷君學以致用,服務青年

        對澳門學子來說,位於澳門亞利鴉架街的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下稱“學聯”)是學生事務的大本營,會址二樓的青莘交流站,更是學聯會員的專屬小天地,不僅提供了場地供參與交流團的學子交流,滿足同學們研討、溫習功課的需求,也營造了一個供學生舉辦活動、解壓娛樂的好去處。而鄧芷君,正是親眼見證了青莘交流站發展的一員。

A1 IMG_9538logo
鄧芷君多年來積極投入學生青年工作

        鄧芷君是學聯第五十九屆助理秘書長,她於學聯全職擔任過活動協調員、青莘交流站主任,多年來積極投入學生青年工作,推動學生了解澳門、關心國家。她選擇成為一名肩負學生成長責任的愛國愛澳青年工作者,與她的成長經歷和家庭教育有密切的關係。其中,澳門回歸則對鄧芷君的職業道路有着重要的影響。

喜迎回歸

        “回歸當天我有幸獲學校安排迎接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一大早就換好衣服、化好妝從家出發。我們提着啦啦隊的花球在路旁高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解放軍也向大家熱情揮手。雖然過程又熱又累,但現在回想起依然覺得非常值得。”鄧芷君回憶說。

A2 IMG_9541logo
鄧芷君憶述回歸印象

        鄧芷君一家都熱切期待回歸的到來,她說:“回歸前澳門治安不好,父母很擔心我的安全,不容許我一個小女孩單獨外出。當時經常聽長輩說,到政府部門辦事時公務員態度很差,‘對市民呼呼喝喝’,華人地位很低,回歸之後才有了根本的變化。現在到政府部門辦事,大家感覺都很好,治安也好了很多,回歸後居民可以安心外出,不用擔心街上的治安。”當年小小的鄧芷君,在心中種下了對回歸、對國家的美好印象。

學以致用,投身社團

        2008年,鄧芷君高中畢業後到澳門大學升學,修讀新聞與公共傳播專業。大學期間,她發現自己的興趣在於活動籌備:“在新聞專業可以學到很多方面的知識,例如廣告、拍攝、新聞寫作、宣傳推廣以及公共關係等。學校有很多實習課程,例如出版、籌備活動,電視拍攝等,我最喜歡的是做籌備活動的工作。”

A3 IMG_9534logo
大學期間,鄧芷君發現自己的興趣在於活動籌備。

        大學期間的實習直接影響了鄧芷君的職業選擇。2012年畢業後,她入職一間廣告公司,負責籌劃活動,但做了一段時間後發覺自己並不適合從事商業性的工作,她更希望能為青年、為市民服務。離開廣告公司後,她加入了學聯,全職從事服務學生和青年的工作,服務對象也正是鄧芷君最希望能接觸的群體。她感恩能幸運地獲得加入學聯大家庭的機會,並用心對待自己的工作。她先後擔任了少年警訊活動委員會的秘書、青莘交流站主任等,負責大學生及會員會務、宣傳統籌工作,團結凝聚澳門學子。

134975194897350237
鄧芷君加入學聯,關心青年,服務青年,團結凝聚澳門學子。(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推動宣傳,不斷創新

        在澳門的學生社團中,學聯的活動宣傳十分亮眼,“青莘360”、“非常大學生”、“矛盾同學會”等品牌節目,更是在學生之間製造了不少熱話。負責籌劃會務宣傳工作的鄧芷君,坦言萬事開頭難,“一開始時學聯的宣傳並沒有像現在這麼多樣,時任秘書長吳碧珊就組織了一班比較有想法的同事,大力開展會務宣傳工作,最初以增加臉書等社交媒體點讚人數及開發微信公眾號為目標,先打開宣傳平台的知名度,以發揮平台影響力。知名度打響後,工作重點便落在利用平台更好地服務學生。”

A4 學生心晴CH27-完稿
學聯《學生心晴》系列用輕鬆漫畫帶出正面知識(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鄧芷君續分享:“硬銷是沒有用的,同學們未必會喜歡,所以我們會推出不同的欄目,令學生產生共鳴,如小常識類的欄目,做到貼近同學們的生活,現在我們也是朝着這個方向發展。一開始是一些圖片,之後是一些短片,近幾年,我們會透過輕鬆搞笑的方式,讓同學們知道澳門社會在發生甚麼事,主要希望大家可以多關心澳門。”

由心出發,關心青年

        在學聯工作多年,鄧芷君總結說要做好青年工作,前線人員非常重要。 “一個做青年工作或社會工作的人,真的要看是否真正‘用心’。因為從事社團工作薪水不高,經常‘有上班沒下班’,在家人也不一定認同和支持的時候,信念是很重要的。”

        她指大部分前線同事都很“有心”,見到有學生不開心的時候會主動與他們聊天,花時間用心做學生工作;但也有不少入職社團的朋友沒有意識到自己社團和在商業機構工作的區別;也有些同事比較善於處理與人溝通的工作,但在具體事務工作上不突出。遇到這些情況時,鄧芷君會努力做好上司的角色,釐清同事的工作方向,為同事構想在社團中的發展方向乃至職業生涯規劃。她說,學聯會為前線同事開展心理健康培訓,希望同事與青年學生朋友接觸時能更好地溝通,增進了解,以及時發現學生需要或問題。

891847751532242644
與學聯成員帶領交流團探訪學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育人精神,鼓勵學習,是鄧芷君一直銘記於心的學聯精神。除了全職同事,學聯的理事和委員會成員也是前線隊伍的一員,更是具有潛力的團隊領袖,她表示學聯會安排理事和委員會成員幫助新會員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助人意識和與人相處的技巧。

規劃人生,投入競爭

        “澳門基金會—學聯”升學輔導中心由澳門基金會及學聯合作設立,於2013年3月正式投入運作,為各辦學機構及本澳學生提供詳盡且有系統的升學資訊及個別諮詢服務,並持續舉行一系列升學相關活動、講座,如升學輔導活動,每年一屆的青年就業博覽會、升大學科專業諮詢會、走你所想系列活動等,期望藉此讓學生接觸澳門以至各地升學就業情況,探索自己的人生及生涯目標,作出更全面的發展規劃。

691484378322470370
“澳門基金會—學聯”升學輔導中心經常舉辦不同活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負責主管學聯服務範圍的鄧芷君認為,過去的青年大多對未來沒有規劃,現今的青年視野則較為廣闊,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職業發展路向,但還是有部分人認為從小到大路途順利,升學競爭壓力不大,畢業後也不明確自己想從事甚麽職業。

        “可以說,被‘湊大’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他們在一些領域的競爭力真的不夠強,澳門青年應要增強自己的競爭力。”鄧芷君經常到內地交流,親身感受國家的發展,她指內地的發展速度超乎想像,“內地很多小企業雖規模不如澳門大公司,但從科技到思維都令人耳目一新,工作所接觸的廣度與在澳門很不同。在考慮是否於內地發展時,很多澳門青年雖然會認同內地發展比澳門快,但始終會認為薪酬不如澳門,從而選擇短期利益,忽略長遠發展。”她表示,學聯經常開展不同交流活動探訪內地城市和企業,亦鼓勵青年到內地發展,把所學所得帶回澳門。“在內地如果沒有競爭力,基本上個人很難有上升空間,所以我相信,如果澳門青年在內地歷練過的話,不但可以將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帶回澳門,更可提升自己的長期競爭力。”

A7 IMG_9529logo
鄧芷君認為,增強競爭力對澳門青年來說十分重要。

心懷感恩,力爭上游

        過去鄧芷君的家裡並不富裕,她憶述回歸前,普通學生要參加交流團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需要過關斬將:“那時要花好大力氣去爭取,或者成績很好才會獲得老師推薦去參加。回歸後,學校、政府、民間社團都有不同機會提供給學生參加各式交流團,開拓視野,但同時由於機會多了,學生並不一定會去珍惜。”鄧芷君有感現在不少學生全身潮牌,大多無需憂心物質生活,反而容易變得不珍惜機會。

        作為青年事務工作者,鄧芷君感恩國家給予澳門的優惠政策,讓澳門青年能更發展地順利。同時,她亦希望澳門青年要珍惜一切,不要因為能享有國家和特區政府給予的政策優惠就放鬆自己,降低自己的要求,“要爭取機會,發掘自己,力爭上游,否則隨時會被時代所淘汰。”

A8 IMG_9547logo
鄧芷君寄語新一代年輕人要珍惜美好生活,爭取機會,發掘自己,力爭上游。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