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於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九年間,每逢國慶均會搭建國慶牌樓慶祝,當時一座座矗立在馬路的牌樓,都是由澳門同胞慶祝國慶大會宣傳部美術組所設計,而製作團隊則包括:美工、木工、電工、油漆工及棚工等,他們日以繼夜合力搭建,形成了澳門慶祝國慶期間極具特色的牌樓文化。
*舊圖片來源:《瞬間五十年 – 澳門攝影學會紀實半世紀》
*資料參考:澳門文化局網站
花開花落,煙火光滅,這彷彿就是人生境況的一種象徵,帶着身邊人,也許當時我們看着種種美景,心裡只有讚美和感動,但真正讓這活動有意義的,是我們在過程中慢慢領略到人生苦短,要在最美好的一刻好好感受、好好活着的道理。(......)
自小就對電腦資訊科技特別感興趣的蔣穎麟,升大學時選擇了就讀浙江大學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雖然課程有難度,但他始終抱着積極心態去刻苦學習,同時亦不忘對機械人研發的熱誠。RoboCup2018機械人足球賽小型組冠軍由浙江大學斬獲,而蔣穎麟正是團隊中的一員。蔣穎麟說,自己研發機械人的路並不會就此終結,得獎只是第一個里程碑,將來會更加努力鑽研。(......)
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懷抱,資深粵劇名伶朱振華表示心情特別激動。回歸前,本澳缺乏具規模的民間戲曲組織,高質素的演出可謂是寥寥可數;回歸後,本地經濟及文化產業得以蓬勃發展,成績有目共睹。下一個十年,致力推動戲曲文化發展的他希望為澳門梨園藝壇注入新血,讓粵劇文化歷久常新……
“中文,是最接近人的心靈美,也是感性的科目。”熱愛語言文學的澳門學生陳志滿選擇就讀華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受到中文老師熏陶的他想從事師範教育行業,志滿認為品行是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原則,同時亦深知文學知識博大精深,所以他堅持不斷進修,確保自己永不退步,堅定地朝著‘成為一名好的中文老師’這一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