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0周年專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省自勵馮家健

成長的呼聲人若自省易成事

       馮家健在本澳土生土長,來自普通家庭的他從小就明白生活的艱苦。父母教誨無論在學業或工作上都必須努力用心,只需管好自己的付出,無需理會獲得多少的回報成果,無論是哪個崗位哪項工作,都要盡力務求做得最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從小到大,馮家健都將這句話刻在心裡,同時亦印在他的名片上。他雖笑言是因為名字中同樣有一個“健”字,但不難看到箇中的意義是藉此警醒自己,時刻認清不足。他表示,既然人無完人卻又各有所長,就應多向其他人虛心學習,認真思考,勇於嘗試,增值提升,無論在學習、社團服務或是職場工作,他都是抱着這個信念,亦認為這應是年青人的寫照。

A01-LOGO
無論是甚麼工作,馮家健都要務求做得最好。

 

持續進修堅毅不屈的訓練場

       在大、中學期間,活躍好動的馮家健除了課堂學習外,亦報讀了不少課外培訓,並參加了學生會及體育社團。高中畢業後,他在機緣巧合下報讀了澳門旅遊學院的酒店管理專業,打開了人生啟迪的另一扇窗。當年旅院非常充實的學習生活至今仍歷歷在目,從早到晚、緊湊的學習計劃並沒有為他帶來壓力,反而更打造了他堅毅的個性。專業學科的高效性及實用性更讓他站在工作第一線進行磨練。早年的他已明白學無止境,不進則退的道理。他認為最大的成長,就是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並加以改善,且通過與不同的人接觸,做更多不同的事,就更能看清自己的不足,無論是個人思想,或是素養、價值觀等等。他說,改善不足的最佳辦法,就是學更多,做更多。

A02-讀碩士是為了掌握更多知識
讀碩士是為了掌握更多知識(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大學畢業取得旅遊企業管理學士後,馮家健先後於本澳及香港的兩所大型企業工作,其後轉職到澳門特區政府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至今。期間,他完成了華南師範大學教育學(應用心理學)碩士,而現在亦於國家行政學院修讀公共行政管理碩士,以期掌握更多的知識。他相信,無論任職哪個機構,擔當何種職務,每個人始終會接觸到新事物,年復一年時勢也會有所轉變,所以更要未雨綢繆,多多學習,就算是熟悉的工作也可在原有基礎上不斷進步。

A03-馮家健於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齊為澳門動腦筋”座談會上發言(2018年7月1日).jpg
於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齊為澳門動腦筋”座談會上發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身社團推動青年發展

       2002年,抱着學習的心態參加澳門工會聯合總會(下簡稱“工聯”)青年中心司儀培訓班的馮家健,隨後被招募成為中心義工,自此與社團工作結下不解之緣。他表示,青年社團給予年輕人很大的發揮空間,可嘗試將天馬行空的想法與現實結合,工聯的前輩亦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及自由度,讓他有很好的學習及發揮機會,而通過不斷的參與及實踐,其自身能力及思維都有所提升,並進一步引領及服務更多的年輕人。

A04_壓縮
工聯青委及志願者總會參與“山竹”颱風善後救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馮家健現時擔任着工聯青委主任、澳門志願者總會理事長、澳門青年聯合會副理事長等社團職務,同時亦是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多年來參與服務青年群眾的經歷,加上自身任職工作與教育及青年發展相關,他對青年工作有着深刻體會,並一直堅持自強不息、務實謹慎、虛心學習的態度承擔這些工作及任務。

A05-2018年工聯青委與多個青年社團舉辦五四青年論壇活動
2018年工聯青委與多個青年社團舉辦五四青年論壇活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回歸前後青年工作方向的轉變

      據馮家健介紹,工聯青委主要面向在學及社會各行業年輕人提供服務,除了給予平台讓年輕人學習及發揮外,亦關注在學及在職青年的個人成長、職場發展、素質提升等方面。馮家健憶述回歸前,本澳經濟發展疲弱,職場發展前景不清晰,父母及長輩無論是從商或受僱,工作普遍艱苦,“打工仔”的權益亦不受社會重視甚至不受理會。經過工聯及社會多年的努力,回歸後的情況已有大幅度改善。雖然尚有需完善之處,但在對職工的關顧、權益等問題上,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都透過法律及行政等不同手段加以保障。他認為回歸後,青年在維權、爭取工作權益方面有所淡化,青年工作同樣也要適時增補職能,協助青年裝備自己、調整心態,化被動為主動,將更多時間和精神投資在自我成長上,在職場上得以發揮及發展,讓自己成為更有價值的一員。他表示,現時經濟向好,社會環境相比回歸前大幅改善,加上國家政策支持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潛力,年輕人只要認真求職,一定會有工作,因此重點是要支援青年更好的發展。

A06-2017年馮家健於安徽黟縣宏村考察
2017年馮家健於安徽黟縣宏村考察(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現時,工聯青委期望可更積極地推動年輕人在職涯規劃、職業素養方面的工作。馮家健表示,他曾接觸一些年輕人,初投入社會時有着過份憧憬的心態,對職位及薪酬福利要求較高,但未有考慮到自身的條件及經驗,或能力是否符合所在公司或單位的要求,故而未獲聘請,但自己又看不到或無視問題所在,他認為這是比較令人憂慮的。他說,這跟上一代抱持的求職心態、職業素養有頗大不同,過去是不介意從低做起,先努力把工作做好,然後力爭上游,而現時則希望直接拉高起步點,或有些年輕人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挫折或少許不如意,便馬上有轉工的念頭,“反正大把工作,人力資源緊張嘛,東家不打打西家”,他覺得這個觀念是不正確的,年輕人應建立更好的職涯態度及職業素養。

A07-2017年工聯青委考察在建中的港珠澳大橋
2017年工聯青委考察在建中的港珠澳大橋(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擴闊知識面迎接大灣區新機遇

       談到青年發展,馮家健強調不是要年輕人“周身刀”,自然更不可能“張張利”,而希望年輕人要對可能接觸到的事情都要有一個基本概念,而不是遇到不懂的直接放棄,或者不懂扮懂;做好一件事情、認真完成一項工作,不能勉強去做、隨便去做,除了直接的專業技能能力之外,也要知道怎麼學習、或是安排協調他人協助的能力。

???
工聯青委組織各行業青年交流發展情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馮家健認為,經年的學習和實踐就像是在撒種子,這些種子不一定會有即時回報,但學習了的知識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發芽、結出果實。他認為年輕人要進步就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以現時大家最為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為例,澳門前景向好,視野要跳出澳門,結合區域。他指澳門的發展需要專才及通才,但也不能“只專於專”,也不可“有通無專”,年青人要明白軟硬技術結合的重要性。社會是群體的結合,辦好任何事情都要與其他人配合,尤其在區域合作上必然會遇到語言、文化等方面有差異的對象,通才也好、專才也好,至少要能與人溝通好才能發揮好,真正投入大灣區的發展,做出好成績。

A09-2015年工聯青委組織本澳青年參觀橫琴新區規劃建設展示廳
2015年工聯青委組織澳門青年參觀橫琴新區規劃建設展示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粵港澳大灣區不是簡單的讓年輕人走出澳門,而是要更大程度地讓澳門融入大灣區的發展。馮家健坦言,撇除人資問題,本地企業倘若在大灣區的發展中跟不上步伐,亦同樣會被淘汰。近年來,工聯青委也會較為著重面向社會青年的工作,以不同方法提升年輕人軟硬實力,特別是待人接物、溝通協商的能力等。

       此外,他認為讓年輕人認識國情尤其重要。馮家健有幸見證回歸歷史,在澳門回歸祖國當晚的晚宴上參與服務,切身感受澳門與國家的一體;他指出,年輕人亦應清楚知道國家的發展情況,培養愛國愛澳精神,肩負社會責任,要明白澳門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發展自身的同時亦是建設着這個國家和社會。

A10-2016年工聯青委參訪位於廣州的騰訊研發中心了解科技發展改變青年生活及工作習慣
2016年工聯青委參訪位於廣州的騰訊研發中心,了解科技發展改變青年生活及工作習慣。(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現時社會經常提及競爭力,馮家健表示,社會不是要強迫年輕人有高要求,但如果年輕人沒有一個積極向前的心態,競爭力跟不上,發展上也就會被比下來。他強調澳門現時可觀的就業率,某程度上會影響了青年的就業和工作心態,現時社會環境被比喻為溫室並不為過,年輕人無畏無懼,不愁找不到工作,間接上削弱了他們的競爭意識,所以更不用說提升自己,那當我們要主動去參與競爭,或者被動迎接競爭時,可以憑甚麼去“爭”呢?

      馮家健長期推動青年工作,他笑言其實所推動的也是自己人生的態度,自強不息,才有條件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更深刻的感悟、更精彩的人生。

A11-LOGO
馮家健望年輕人了解知道國家的發展情況,培養愛國愛澳精神,肩負社會責任。

        年輕人隨着時代前進也在不斷轉變,他勉勵要保持學習的心態,以“其實自己都不懂、不太懂、不完全懂”的心態,發掘更多更深的想法、知識和見解,活到老學到老,學到的知識技能可以幫助自己,也能幫助別人,可以有助職業發展,亦能建設社會。“行者常至,為者常成”,他寄語年輕人當緊記加強自身建設,勇於承擔,開拓創新,扎實奮鬥,社會的未來定必會有自己所揮灑的一筆!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