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這個暑假,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系的趙芷晴就要升大四了。按照內地高校的慣例,大四是在校生脫離校園生活、正式進入社會工作的一個緩衝期,期間學校不再開設任何校內專業課程。除了準備考研和出國的學生,大部分人的選擇均是實習。趙芷晴也不例外,這個假期她選擇了一家在澳門的人力資源管理公司作為她的實習單位。
掙扎與蛻變
提及選擇到內地求學的原因,除了大多數遊子均會回答到的“增長見識”外,趙芷晴表示,她更看重的是內地大學的“學術性”。但學術性往往也意味著更多的挑戰性。初到陌生學習環境的趙芷晴面臨了許多的挑戰和困難。“首先,語言便是最大的難關。很多教授授課語速飛快之餘,還帶有方言。”這對於沒有長期在相關語境下浸淫過的趙芷晴來說,無疑是學業上最大的障礙。其次,教育側重點的不同傾向導致了澳門學生在某些學科知識上相較內地學生薄弱,例如大多數澳生都跨不去的一道坎:高數;兩地應試技巧上的不同之處也令她在考試結果上差強人意;一些地域文化上的差異也給了她莫大的衝擊等等。
在這冗長的適應期中,有一件事情對她造成了極大的打擊,甚至使她萌生了轉系的念頭:根據學校的政策規定,學生需在大二期間選擇本專業學科下的分支專業作為今後更為具體的學習方向,因此前的學業分數差強人意,趙芷晴最終沒有分到自己最喜歡的專業。“如果連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我都不能做的話,我真不知道今後的路還要怎麼走。”幸運的是,她很快在繪畫中重拾力量。“我很久之前就開始喜歡畫畫,只是礙於家人不支持,這個夢想一直難以實現。”但是進入大學之後,趙芷晴遇到的平台多了,機會也多了。“我加入了學校的新媒體中心,負責學校官方微信推文的排版工作,提供配圖,並堅持自學了一些繪圖軟件。因每篇文章都有落註,寫明我是繪圖者,很多同學看到後會表現出驚喜和讚賞,甚至遇到合適的平台和機會時也會將我推薦過去。”受到鼓勵的她找到了自己的優勢和價值,重拾了在異鄉奮戰的信心。
對美術的熱愛和專注並沒有使得她的學習成績下降,反而使她懂得了堅持的重要性。當她在繪畫中緩解了學習所帶來的壓力之後,她會帶著面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時的執著與韌勁投入到專業課的學習中去,並在大三的課業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進步。同時,在一步步的成長中,趙芷晴發現了自己現時的專業——這個並非她第一志願的專業的魅力所在,並決定在畢業後帶著從這個專業中所得的知識和啟發回到澳門,回饋澳門。以往在課堂上羞於舉手發問的她,也終於能帶著底氣和其他同學一樣說出自己的疑問和觀點,“當聽到教授說我這個問題問得好、有價值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其實我並不比別人差。”
人大的優勢
曾在中學時期擔任過學生會會長的趙芷晴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澳門青年聯盟(下稱“澳聯”)的理事長。提到人大的澳聯,她坦言,對於澳門學生來說,人大的一個巨大優勢便是它的澳聯及其與北京港澳台辦之間的聯繫。相比於其他學校的同類組織,人大的澳聯一直秉著“港澳台是一家”的理念,團結和組織在人大、在北京的港澳台學生,為他們排憂解難,提供生活和學習上的便利和支持,並不時舉辦一些運動會、旅遊活動等,大大地豐富了遊子們的課餘生活,幫助遊子們見識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此外,人大還會舉行一些室內外招聘會,學生可當場遞交應聘書和簡歷,出席招聘會的不乏一些國際大公司如Google、Yahoo、Microsoft等。同時也會有一些專門的線上求職群不定時發佈實習機會供學生自由選擇、申請,而“人大在校生”的頭銜往往也會成為人大學子在競爭中的加分項。“要是你表現良好,說不定就能留下來成為正式員工了。”領略過北京無處不在的壓力和競爭氛圍之後,趙芷晴頗有深刻體會:“回過頭再看看我們在澳門的生活,就會更懂得珍惜。”
給學弟、學妹們的建議
儘管內地同學在學業上的強大自律能力和自我施壓能力給當時初來乍到的趙芷晴帶來了巨大的心理衝擊,但她並沒有被一時的落差感擊敗從而一蹶不振,更不會迷失自我、將自己完全套入到內地同學的做法中。
“澳門的教育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我所接觸到的港澳學生大多數都有自己喜歡並為之堅持的興趣愛好,而不是只會埋頭苦讀。”較為寬鬆的中學學習環境,使包括趙芷晴在內的許多港澳台學生在為人處世方面有著更為成熟的想法和原則,也更容易結識到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趙芷晴認為,沒有經歷過內地高考強壓洗禮的澳生往往會更容易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學習,“這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們澳門學生能帶給內地學生的啟發。”在她的影響下,一位曾經只知一味看書的內地同學也開始重拾他所熱愛的吉他、聲樂。趙芷晴相信這種做法是很有必要的,“因為你可以把你的愛好當做一個標桿:如果你連自己喜歡的事情都堅持不了,遑論他物?”
因此,對於考慮選擇或即將進入內地高校就讀、但又擔心各方面挑戰太大的師弟師妹們,趙芷晴的建議是:不必過於擔心,初階段的不適是一定會有的,但只要挺過這段落差時期,找到自己的價值和過人之處,便能利用自己的優勢,享受到更精彩的大學校園生活。
她續建議,在享受假期之餘,也可以開始著手了解未來要進入的學校的發展方向或專業相關的行業發展勢頭,以便更好地明確自身的發展路徑。但是,趙芷晴並不建議師弟妹過早地逼迫自己惡補數學等專業知識:與內地生的差距是必然存在的,而自學的動力又往往難以調動,如一味逼迫自己面對自己的弱項,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成效甚微之餘還可能會浪費時間,畢竟暑假只有兩個月。趙芷晴認為,內地生的知識基礎是靠多年的打拼積累下來的,澳生如一時難以追趕上,不必懊悔,同時應積極思考自己喜歡甚麼,能做好甚麼,並為之努力,增強自身在某一方面的競爭力,培養自己的獨特性。“比如我喜歡畫畫,那我就去自學一些繪圖軟件。”她建議不妨待進入校園之後,再和同學們在相互帶領下努力學習。這樣動力往往就能被調動起來,進而事半功倍。
這也是為甚麼在周邊 “高手”環繞、學業壓力極大的情況下,趙芷晴仍能在大學活出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不為紛擾的外部環境所纏繞,保持清醒、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堅持自己所熱愛的事情並從中得到啟發和力量,最後摸索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面對當下乃至將來的種種新挑戰。
鳴謝:中國人民大學澳門青年聯盟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