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們報道過台灣大學昆蟲學碩士生梁志文的故事,介紹了這位澳門學子如何愛上研究“冷門科學”和立志成為一位昆蟲學家。未幾,他在青洲山發現新物種“澳門細蟻”一事被廣泛報道,獲媒體冠以“澳門蟻俠”的稱號。後來,他在開展新研究項目時遇到經濟困難,決定發起眾籌計劃,此計劃雖得到大眾支持,推出短短一日已達標,但這也彷彿預視著他的研究之路並不好走……
梁志文坦言,從事研究工作至今曾遇到各種不同困難,由於欠缺穩定收入,對家人感到愧疚,曾一度想過放棄,直至後來在各方協助和支持下,最後才堅持了下來。
在申請到高等教育局獎學金及得到澳門基金會對研究計劃的支持下,梁志文目前正攻讀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博士學位,從事都市生態學和生物多樣性的研究項目,亦積極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參與國際性的科學研討會,緊貼和追蹤全球關注的生態熱話。此外,他創立了澳門昆蟲學會,致力推廣昆蟲教育,培育從小關心自然環境的下一代。展望未來,他希望完成學業後,能在澳門找到專業對口(從事生物多樣性和都市生態學)的教職工作,發揮所長,貢獻社會。
立足本土,面向國際
長久以來,澳門缺乏昆蟲研究學者,社會大眾對相關研究成果亦欠缺重視與支持。2018年,在台大完成昆蟲學碩士學位的梁志文有意回澳發展,想繼續從事研究工作,卻遇到重重困難。他表示:“當時從台灣回來真的很徬徨,可以用‘走投無路’來形容自己,記得當時經濟十分拮据,銀行存款只有萬多元,還要償還教青局的貸學金。”
由於遇到經濟困難,梁志文在開展新研究項目時,決定通過眾籌方式,以期籌集研究經費。在大眾踴躍支持下,他合理運用這筆資源繼續進行研究,並在青洲山上意外發現兩種澳門獨有的昆蟲新品種——“澳門麥羅甲蟎”和“澳門青洲山大翼甲蟎”,喜出望外,亦增添了信心。
就在此時,梁志文卻要面對一個重要的人生抉擇,“我收到一個來自日本的邀請,可在當地大學從事研究螞蟻分類學,能申請獎學金,不用擔心研究經費和生活費。另一方面,由於澳門基金會、高等教育局(前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一直關注我的情況,他們了解到我很想留在澳門,從事與澳門相關的研究項目,便提議我申請入讀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兩者比較下,我最後選擇了不去日本。在此我想衷心感謝各方支持,例如協助撰寫推薦信等,讓我能順利入讀港大,可重啟研究工作。”
梁志文成為港大博士生後,也遇到了不少考驗和挑戰,他說:“例如我的英文口語能力不算出色,卻要經常用英文和實驗室的外國成員討論和交流科學問題。此外,還要認真規劃工作時間,例如我要開展一個關於熱島效應的研究項目,要測量澳門螞蟻物種的耐熱程度,從而了解澳門物種多樣性,因此我一周會有三日在澳門,做野外調研工作,另外四日則留在香港,專心做樣本分析和研究。由2018年11月入學至今,我對自己的研究進度尚算滿意。”梁志文與我們分享了另一好消息,早前他的一篇研究東亞螞蟻生物多樣性的論文獲刊登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上,並有幸得到外國科學媒體 Myrmecological News關注,獲大篇幅報道他的故事。“我很高興目前進行的研究與世界各國都有交集,得到不同地區的朋友留意和關注。”
推廣科普,關注保育
除了專注研究和學業外,梁志文一直致力從事昆蟲教育的推廣工作,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傳授給年輕新一代。自獲封“澳門蟻俠”後,他經常獲不同單位邀請舉辦講座或工作坊,在一次入校的講座中,觸發了他想成立社團的想法。“有一位小學常識科老師跟我說,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昆蟲,但現有的教科書沒有涵蓋到,大家分不清益蟲害蟲而胡亂消滅。我開始意識到昆蟲教育的推廣工作任重道遠,於是決定成立澳門昆蟲學會,希望可以團結一班有心人,向市民推廣昆蟲多樣性和生態學,目標是拯救所有無辜被害的昆蟲!”
談到協會正開展的工作,梁志文表示:“為讓更多本地人了解昆蟲是最高多樣性的類群,我們正計劃推出一本昆蟲圖鑑,想透過圖文並茂的形式深入介紹在澳門能見到的兩百種昆蟲,希望此圖鑑能盡快出版。另外,澳門插畫師協會亦計劃推出繪本《青洲山寶藏》,以繪本故事形式記錄我在青洲山上發現新物種的故事,澳門昆蟲學會亦會全力配合和支持,擔任資料校正和顧問的工作。”
梁志文表示會繼續以澳門昆蟲學會會長的身份,關心城市化對生態環境構成的影響,多為社會建言獻策,呼籲政府和市民在保育自然環境上共同獻力。他說:“這兩年間,我在青洲山上發現了三種澳門獨有的昆蟲,足見青洲山是一座寶山。但我留意到城規會今年五月舉行的會議,其中一幅規劃圖草案要在青洲山附近興建50米高的大廈,令人擔心青洲山的生態環境受影響,而且參與這次會議並沒有環境部門,故此我已向當局反映。綜觀當下青洲山近年出現各種亂象,對昆蟲多樣性直接造成影響,希望政府未來加強重視青洲山保育,多投放資源探討平衡生態發展的重要性和可持續性。”
實現目標,持之以恆
2019年6月,梁志文獲學校推薦參加由GUBIC(Global Urban Biological Invasion Consortium,全球城市生物入侵聯盟)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研討會,與來自世界各地專家學者討論和研究當前全球關注的生態議題。他說:“其中一個我們關注到的話題是,各地城市正受越來越多入侵生物的困擾。澳門亦未能倖免,例如在澳大可採集到不少紅火蟻,如果任由牠們無節制繁殖和擴散,一定程度加大了那裡生態和生物多樣性平衡受到影響的風險。我們在研討會上找到明確結論,就是要想辦法去解決,因此未來我會和專家們繼續就有關議題進行深入研究,期望加強不同城市的聯繫,堵絕有害生物擴散。”
談到未來發展計劃,梁志文表示完成四年博士班後,他希望能留在澳門發展,“我覺得這城市需要一個昆蟲學家,這裡有很多新物種等待我去發現,也需要我做好橋樑的角色,例如與來自世界各地專家合作,共同為這些新物種研究出謀獻策,合力發表研究成果。我亦很希望將自己在台灣和香港所學到的知識帶回澳門,可用於研究外,亦希望可在推廣科普教育工作上出一分力。”
目前,“冷門科學”仍未被社會廣泛重視,對於有意學習或研究的年輕人,梁志文給予他們的建議是,要實現目標從來不易,只能靠持之以恆的決心,“以我為例,我以前是個宅男,喜歡打機,不太喜歡和別人接觸。直至後來開始做‘冷門科學’研究工作,令我的性格徹底改變,無論是處事或待人接物方面都變得更加積極!但研究之路從不易走,要捱過很多‘金錢誘惑’和‘精神折磨’,但如果撫心自問,研究工作是自己想堅持的夢想,那就不要輕易放棄。還有就是不要想得太悲觀,例如相對於熱門科學,搞冷門科學的人較少,較容易找到研究的缺口,從而不斷突破。因此,希望社會各界未來能更重視‘冷門科學’的研究成果,多投放資源,讓從事‘冷門科學’研究的本地年輕學者可專心進行研究。”
合作單位:人才發展委員會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