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澳門回歸之時,十歲的周永豪剛升上小學六年班,他坦言當時自己年紀尚小,對回歸的理解與印象不深,當年最深刻的記憶,就是作為校內合唱團成員,快樂地與同學們一起學唱歌曲,準備在慶祝回歸活動上演出。長大後,他漸漸理解到回歸對澳門的深遠意義,現時澳門的社會和諧、經濟穩定,都離不開祖國對澳門的關愛與支持;事實上澳門在更早的時期已與內地關係緊密,民心實早已回歸。(……)
作者: mpea
“我們不單止看到高樓大廈、城市硬件大規模建設,更重要的是看到居民的生活有所改善,物質及精神生活質素都有所提升。”吳志良談起澳門回歸近二十年的社會變化如是說。吳志良於1988年加入澳門基金會,2010年出任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一職至今。時光荏苒,他與澳門基金會一同走過三十載,見證澳門社會的發展變遷,感悟良多。(……)
相信大家對舞獅並不陌生,但又有沒有真正了解過這項有着深厚文化意義的運動呢?就讓澳門羅梁醒獅隊與大家分享這項既陌生又熟悉的運動,以及它背後的苦與樂。
“我們真正的家在哪裡?是以地域劃分的嗎,還是因心境造就。真正的家就在此時此地。異地不是異地,Home是無法名狀的無處不在。有一日我們都會回到心靈的家。安居,靜謐。”——郝元春
在澳門出生的李沛霖,除了孩童時期有一、兩年隨家人回鄉居住外,他一直都在澳門生活、學習和工作。被問及如何看待澳門回歸時,他自言對澳門回歸前後以至回歸近二十年間澳門的轉變有着深刻的感受。(……)
2017年,人才發展委員會與澳門基金會聯合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實習計劃”,林嘉雯和黃君怡通過重重考驗,獲選成為實習人員,遠赴秘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當地辦事處實習。在秘魯的一年裡,她們學習融入當地生活、學習西班牙語適應工作、走進貧民窟當義工……所見所聞,都豐富了她們的人生歷練。
生活總會遇到各種不如人意嘅爛事,當正能量語錄都幫唔到手嘅時候,不如就來番杯魔法奶茶啦!正所謂一杯珍珠奶茶都解決唔到嘅問題,咁就用兩杯珍珠奶茶來解決吧~
1999年澳門回歸時,譚志廣還是一名初三中學生,對於回歸前的治安不良問題,他如今想起仍心有餘悸。十七年來,譚志廣在文物保護方面,擔當過由學習者、參與者、推動者、策劃者、倡議者、帶領者到研究者的每個角色。由最簡單的導賞任務、籌劃活動、為相關議題發聲,到帶領團隊成員繼續開展文化遺產事業,甚至親身投入研究工作,每個階段都是一步一腳印,讓更多人關心與重視文化遺產保護,讓澳門這個小城能在國際文化舞台上大展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