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茶記 – 澳門美食篇】香蕉船
香蕉船係一款西式甜品,通常由香蕉同雪糕組合而成。由於甜品嘅外型似足一艘船,所以得出咁嘅名。香蕉船常用材料包括雪糕、香蕉、芒果、餅乾、朱古力醬等。
咁多樣嘢加埋一齊,真係「同蕉共濟」~
#澳門美食年
澳門的插畫在哪裡?它們無處不在:在大大小小的兒童繪本裡,有的被印在衣服上、絲巾上、明信片、筆記簿……成為了文創商品,被遊客帶到世界各地。甚麼是插畫?插畫師的工作又是怎樣?本地的插畫師正面臨甚麼困難和機遇?這次就由澳門插畫師協會會長梁子恆(Nono)帶我們走進插畫師的世界。
暑假很多朋友都出門,個人遊加上自駕,成為很多年輕人和年輕家庭的新選擇。好處當然是旅程完全自由自主,不需要受時限和按日程來行事,機動性大,想快則快,想慢則慢。不好處自然是(......)
一九九九年,八歲左右的張嘉敏在一個基層家庭中長大,由於年紀尚小,她對回歸當時的感受不深,只記得那時家境並不富裕,父母都在為居住吃喝憂愁。出身草根的她自小便非常懂事,除了認真向學,在學期間更積極參與社團活動,鼓勵青年朋友一同主動關心社會、服務市民。澳門回歸後,張嘉敏喜見經濟發展轉好,市民的生活質素有所提高,但與此同時,社會民生問題矛盾叢生,有待這一代人合力解決。當時下年輕人高呼“我討厭政治”成風時,廿多歲的她卻熱衷議政,經常在不同公開場合發表意見,向政府提建言,思考社會問題的解決出路。(......)
有沒有發現,即使自己在澳門居住多年,也可能對這裡的歷史、身邊的人、事、物都不那麼熟悉?內港一帶從前是人煙稠密、經濟活動頻繁的地方,但如今卻是需要去保育、重整、更新的社區,“天鴿”過後,相信大家對義工團隊重整社區的畫面仍歷歷在目。近期有本澳藝術工作者發起了“內港社區小誌”活動,其中的主題活動“走進內港”邀請漁業“地頭蛇”——鮮魚行總會副會長關偉銘,介紹內港碼頭一帶的漁業發展和變遷,讓市民走入社區,細味內港故事。(......)
“記得回歸當日,我坐在家裡看着電視直播交接移式,感覺就像過戶一樣。”身兼藝術家、老師和母親角色於一身的黃慧儀如是說。對於回歸,當時只是剛中學畢業不久的她,有著這樣模糊的印象。她口中的“過戶”,就像是看着澳門的主權移交,從一個身份換成了另一個身份,再開展另一個新里程一樣。但隨着回歸帶來各種機遇的增加,黃慧儀慢慢感受到回歸帶來各種不同的變化。(……)
心靈的癒合,往往比身體的癒合需要更長的時間,往往比身體的傷患更難徹底根治。挺得住的人,應該主動去關懷別人,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讓受傷的心靈從失落中甦醒。既然我們活着,就更應該為活着的人而活。時間,會幫助我們面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