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澳門大學在被喻為“芯片奧林匹克”的IEEE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SSCC)中共有八篇論文入選,其中四篇是來自陳知行所帶領的團隊,成績斐然。陳知行是澳大微電子研究院助理教授,在澳門土生土長的他自小對澳門這成長地充滿感情,受到導師余成斌、副校長馬許願等教授認真的工作態度和研究熱誠所感染,他更加堅定了從事研究微電子項目的決心,逐帶領實驗室學員一同努力,創造佳績。(……)
“爺爺,您最近為甚麼都這麼忙,沒有時間來找我們呢?”“乖孩子,因為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的大日子啊!爺爺希望能為此出多點力呢!”“90後”企業家許樂敏猶清楚地記得當年爺爺的一字一語,那個最顯淺卻又最形象的答案,成為她腦海中對澳門回歸的第一印象。(......)
社會資源更公平的分配,會減少很多紛爭與磨擦。合理的設置,就是讓每一個人都找到了滿足,看到了挑戰,讓機遇與挑戰並存,並讓每一個人都有選擇的空間。
“雖然對回歸當時的具體印象不深,但卻很記得在學校觀看第一任澳門特區行政長官選舉的電視畫面。”“90後”青年李兆祖憶述。雖然生活是忙碌,但堅持是一種態度,他多年來堅持參與社會事務,主動關心國家和澳門的發展,為特區發展建言獻策,與特區共成長。(……)
澳門回歸祖國後,慢慢由一個不起眼的小城蛻變成具國際知名度的旅遊美食之都,陳玉雰感慨地說。陳玉雰是澳門會展業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而從回歸之初開始,她亦積極參與社團工作,一直為國際青年商會中國澳門總會服務,致力為澳門青年提供自我增值的平台,培育青年領袖。(……)
現於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擔任講師的林微微,是劍橋大學土地經濟學系博士。在學期間,她刻苦學習,曾展開多個與環境經濟學相關的研究項目,均獲研究資金支持。雖然從小對數學特別喜愛,但林微微從不偏科,好學不倦,自從修讀土地經濟學系後,她關心環境、土地政策、經濟、法規等議題,並熱衷從事研究工作。
澳門是一個擁有多元文化的地方,這裡住着各種膚色、不同宗教和種族的人群。澳門的美好,正在於我們並不拒絕任何人,而且把一切拒絕、歧視與否定別人價值的行為都予以譴責。在一個包容並濟的社會裡,每一個人都應接受別人的存在,每一個人都應關注自己的言行予別人的感受、對別人的影響。(......)
“記得當時學校安排一眾小學生在操場排練荷花舞,為回歸演出做準備,每次經過操場,我都會留意學生們排練的進度,期待她們的演出。”吳少蘭回憶道。喜歡小朋友的吳少蘭是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她致力關注幼教、青年教師,並在不斷自我增值和進步中走過逾三十載風雨兼程的教學路。(……)
隨着電腦化與資訊化時代的到來,科技與生活已密不可分,學校教育更是隨着教學科技的發展而逐漸邁向跨時代的創新改革。澳門培正中學近年積極推動教育改革,於2012年開設“設計與科技科”,以STEM為教學理念來培育創新科技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