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表、講話越來越易的世界,像圖書館這樣的公共空間,讓我們能好好地學習安靜、意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到別人,也讓我們有機會透過潛進知識和文化的海,從而發現自己的渺小,繼而活得更加謙虛。(......)
“回歸是澳門人期盼已久的大事”, 何敬麟說。1999年澳門回歸,在異鄉求學的何敬麟特別留意澳門回歸的消息。完成學業並在外吸收了不同的工作經驗後,何敬麟決定回澳發展,嘗試創業,同時積極投身社會工作,與時並進,助澳門青年融入大灣區發展。(……)
過去不懂得某種堅持的意義,到長大了以後為人父,才知道若沒有某種登頂的堅持,甚麼事情都畏苦而半途放棄。能放棄山頂,就能放棄登山的旅程,能放棄了登高的活動,假日也就能放棄親子活動的用心。世上沒有甚麼是不累的,唯有苦過才知甘甜。(……)
當今社會,一切都被放到熒幕,細節被無限放大。過去,那種躲起來默默幹的匠工,到今天也要談互動變網紅,考究如何才是被看見的最好方式。該被人看見的,一定要被看見,這就是這時代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要有種真金不怕洪爐火的覺悟。(......)
高舉愛國旗幟,維護偉大祖國尊嚴,是所有自覺關心祖國與民族前途命運的澳門人的責任和使命。為加強宣傳愛國教育、培養下一代的愛國情懷,鏡平學校近年組建升旗隊,每周固定在校內舉行一次隆重的升旗儀式(......)
若能立定決心摸通就裡,我們就會明白澳門這以城區作所的歷史館、這唯有行走才能感受的特殊歷史文化,是一個多麼珍貴的人文寶庫了。(......)
1999年澳門回歸,劉嘉翀與家人觀看電視直播,見證國旗和特區區旗莊嚴升起一刻,感受澳門回歸這一重要歷史時刻。回歸後社會大環境逐漸向好,動靜皆宜的他亦找到了以發展網頁設計為個人學習興趣的方向,更在因緣際會下加入了學聯,開啟參與社會事務的一頁。(……)
所有的愛,都因為時間而變得更為篤定。知道擁有的可貴,是因為曾經體驗失去的無奈。望天盼月圓,心裡想的不是月圓月缺,而是身邊心裡缺少的一些人、一些事。凡是節日,只是投情寄意,讓我們有個更好的理由,再次與人共聚。(......)
“環保”議題,關乎着你我每一個人,“澳門不是垃圾站”資源回收計劃,是一班愛護地球的義工自發組織起的垃圾回收活動,讓被丟在垃圾桶“眼不見為淨”的垃圾,有一次回收“新生”的機會,也帶出“自己垃圾自己負責”的理念,用行動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