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德老校友回憶,郭校長醉心教育事業,為人又樂善好施,學校經費困絀的情況下,他把自己心愛的一輛轎車變賣,籌措經費補貼員生。郭的慷慨辦學,深受那一年代的學生銘記心中。(……)
最近大家都在談希望、談奇蹟、談夢想,很多時、很多事,那些看似不能實現的東西,最終真的不會實現,可是一旦我們把結果看得太重,所謂的奇蹟,從一開始就不可能出現。安西教練說,“直到最後都不能放棄希望,現在放棄的話,比賽就結束了。”(……)
土生土長澳門人趙必毅(Alex),於2015年參加了人才發展委員會推出劍橋大學全球領袖碩士課程,成功被劍橋大學錄取修讀可持續發展工程(Engineer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碩士課程。其後回流澳門擔任娛樂場環境、健康與安全的工程經理。年紀輕輕已略有所成的他,不說不知以前曾是一位英文要補考的高中生。考上劍橋的奮鬥歷程,也正如名字一樣,必須要毅力。(……)
有關郭秉琦的生平,現存的文獻史料並多見。近日由澳門收藏家羅景新先生披露一份1945年出版的《澳門華僑聞人錄》,其中刊載了88位澳門名人,其中包括了郭秉琦。這份史料是研究郭的生平的較重要的史料。茲錄如下(……)
有個很著名的田徑教練,他帶過運動員,很多到後來都成了其專項裡面的優秀選手。往績的履歷,加上行內交口稱道,於是乎,越來越多運動員想加入到他的運動隊裡去,甚至還有家長為了能讓子女有機會跟着他學習,而主動送禮求見。結果,有段時間很多人吃了閉門羹,(……)
澳門中德中學的母校是私立廣州中德中學,該校創於清末,“素以培植科學預備人材為宗旨,故以德文為第一外國語,為專習醫、工兩科之階梯作育英才。”由於抗日戰爭爆發,在廣州淪陷之前,時任教務長郭秉琦已轉至澳門開辦中德分校。(……)
活在現代社會,不管是工作或是做甚麼企劃合作,花時間開會談事、出席活動、聯誼應酬在所難免,也許我們都知這樣的活動大多無趣,但無趣也有無趣的意義,這過程中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對於分歧和爭議有了坐下來一起互相說服的機會。越是複雜的項目,越是得花時間在這種看似無用的溝通工作上。(……)
眾所周知,在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而中國亦揭開了為期八年的抗日戰爭的序幕。(……)澳門中德中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廣州著名的教育家郭秉琦在澳門一手創立。(……)
父母親年輕的時候忙生活,個人的娛樂並不多,閒來就是聽聽音樂讀讀小說,反倒祖父母琴棋書畫命理醫學樣樣精通。這之間的差異,不是父母親沒有那樣的雅興,或者對文藝的東西不感興趣,而只是時勢使然。(……)
梁彥明一生奉獻教育,獻身國家。他生於清末,求學於清末。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國勢日衰,列國瓜分,被迫簽下多款不平等條約,賠款債台高築,加上清政府洋務、維新的失敗,國家面臨分崩瓦解的局面。作為一位年青的知識分子,內心的哀傷與沉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