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的關鍵時刻,澳門理工學院校友會發揮團結創新的力量,積極響應特區政府的防疫呼籲,集合一眾校友製作一系列不同主題的圖文包及影片,在網上向市民傳播健康正面的訊息,希望在“疫境”中弘揚守望相助、和諧共融的大愛精神。(......)
學過空手道、泰國拳、柔道、詠春拳、拳擊、武術散打、自由搏擊、蔡李佛拳、菲律賓棍、急所術、大槍等不同形式武術的蕭自康在本澳搏擊界成名已久,是集各類武術拳藝於一身的總教練。他先後創立澳門拳藝俱樂部及澳門踢拳總會,身體力行推廣搏擊運動,為本地培養出不少傑出的搏擊人才。蕭師傅最大的心願,是全民正正經經,好好地做運動,全民健康!(......)
近年來,澳門本土兒童劇場的發展,可說是打開了一個全新局面。2012年成立的大老鼠兒童戲劇團,透過籌辦不同類型的嬰幼兒劇場,致力探索兒童參與戲劇的更多可能性。劇團積極推動戲劇教育和社區服務,有系統而具規劃地把各種表演藝術推廣給新一代之餘,亦透過戲劇與本地不同階層的市民交流,發揮戲劇的社會用途。
澳門近年致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動漫產業是當中重要的一環。著有《保安學園》和《街道》系列的本地漫畫家陳文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除了堅持繪製漫畫、出版實體單行本外,亦與不同單位合作,推出各種漫畫周邊產品(......)
流行音樂與電台的發展息息相關。當我們打開收音機,會聽到原創流行音樂在播放,或電台主持發掘欣賞歌曲的視點與角度,還會聽到歌手分享錄製或創作歌曲的故事。從小聽電台長大的陳宇健(Kenny)從事電台工作十八年,他毋忘初心,堅持想將澳門音樂推得更遠,藉以提升本地音樂的製作水平,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提到醫生作家,不少人會想到我國偉大文學家魯迅先生,當他決定“棄醫從文”,便用手中的筆去喚醒國人麻木、沉睡的心靈。澳門也有一位醫生作家,對文學創作充滿熱忱與執著,但在不同的時空環境生存,他當然沒有像魯迅那樣“棄醫從文”,而是選擇不慕名利、不怕寂寞,在沉重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下,孜孜不倦地從事文學創作。他就是近年在本地不同文學賽事中屢獲殊榮,並出版多本著作的譚健鍬。(......)
電子音樂過去被認為是地下音樂,屬於流行次文化,不過近年已逐漸走向主流,隨著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電子音樂節舉行,往往吸引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參加。究竟甚麼是電子音樂?為甚麼電音文化有如此強大的魅力?
疫情期間,我們總能在政府新聞記者會的電視直播上,見到手語翻譯員認真提供手語翻譯服務的身影。到底手語翻譯員日常的工作是怎樣的?“手語視像翻譯服務”的背後,承載了怎樣的理念呢?今期我們邀得澳門聾人協會代表,與我們分享用手語搭建共融橋樑的故事…...
徐婕是一位專業彩妝藝術家,以超現實風格聞名,“破裂妝”、“層疊幻覺妝”、“溶化妝”等都是她引以為傲的創作,原本在加拿大擔任幼教老師的她,到底是如何變身成為專業化妝師,展開人生新一頁,成為大家的模仿對象,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亮的呢?